JJDS资讯 以美德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领导人近来排队与中方进行高层会晤,在会谈后,各方的通报也都释放出非常丰富的信息。 政治新闻网站《政客》特意撰写文章,专门把美国跟德国拎出来对比,声称拜登跟朔尔茨最近与中方的高层会谈,凸显了两国对中国态度的差异。而这个差异,很可能会逐渐演化成美国与德国之间的政治分歧。 【美国与德国,对中国的定位存在根本差异】 外媒的看法,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不做过多评价。但要说明的是,《政客》之所以特意挑出德国与美国进行比较,一方面是因为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,与中国经贸联系非常深,而朔尔茨又是近段时间首位主动访华的西方国家领导人,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都比较有代表性。朔尔茨的态度,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,欧盟对中欧关系的看法。 所以,表面上来看是美德对中国态度存在差异,不过,真正能与美国“打擂台”的,还是欧盟这个大团体。美国与德国间对华态度的差异,其实也是美欧对华态度的差异。不过这个问题比较复杂,需要展开来慢慢讲。 【德国与法国,代表的是欧盟内的“老欧洲”】 首先,这个差异具体体现在哪呢?大家现在也都知道,朔尔茨访华,随行的是德国企业高层组成的商务代表团,可见主旨是与中方深化双边经贸关系。 而拜登与中方进行高层会晤时,与会的8名人员中,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官员占据了半壁江山,当中有两个我们的“熟面孔”,一个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,另一个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,有“印太沙皇”之称的坎贝尔。美方偏重“国家安全”的人员组成安排,或许也说明,美国表面说着不寻求与中国起冲突,但暗地里仍然将中国列为“威胁”。 【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】 而欧盟在这个问题却存在不同看法,认为中国是值得期待的合作对象。我们也能看到,欧盟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德国与法国,在与中方的接触过程中,中欧关系永远都是主要话题之一。朔尔茨访华期间,强调欧洲不能与中国脱钩。而在G20峰会上,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表示,法方愿积极推动中欧对话与合作,主张独立外交,反对阵营对抗。 为什么美欧对于中国的定位很不同?原因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对于世界格局未来的演变方向,美国与欧盟国家存在根本性的分歧。无论德国还是法国,都是中方所提倡的多极世界格局的受益者。 因此,两国希望引导欧洲平稳过渡,与中国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,联手应对全球层面的挑战。至于美国,战略方向依然是维持自己的单极霸权。这种差异背后所传达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——面对现在的中国,美欧已经不可能一条心。 【马克龙参加G20,对中欧关系发出积极信号】 当然我们也要明确一点,那就是尽管美欧对华态度虽然确实存在差异,但美欧之间毕竟还有“意识形态同盟”这么一层联系,长期在政治、军事层面有求于美国的欧盟,若是想寻求与中国建立独立自主的关系,势必遭到美国这边的强力掣肘。 此外,围绕中欧关系,欧盟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。德国与法国确实可以左右欧盟的风向,但也不至于到一言九鼎的程度。当前,欧盟可以从地缘上分为“老欧洲”与“新欧洲”这两个派系,“老欧洲”主要分布在西欧,以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为代表,“新欧洲”的组成主要是东欧国家。 相比起“老欧洲”,“新欧洲”国家在欧盟内的话语权较小,对美国的依附程度则更深,对中欧关系的看法,也更负面,更偏激,政治立场也基本倒向美国,对于欧盟在多极世界格局中的诉求基本上视而不见。新老欧洲两个派系对于中欧关系的不同看法,使得欧盟的对华政策,摇摆倾向非常明显。而这种摇摆,又可以视为对美欧当前关系的一种动态平衡。 【德国与法国应当发挥带头作用,引导欧盟成员国正确认识中欧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,中欧关系,本就不该有第三方插手的空间。无论是朔尔茨还是马克龙,先后对中欧关系释放积极信号,短期来看确实是个好迹象。 但若要从大局上保证中欧关系稳定向前,就需要两国领导人尽可能地排除外部干扰,发挥德法应有的带头作用,帮助欧洲在全球多极化的浪潮中找准定位。 ![]() |